治水兴水惠民生 水韵赋能谱新篇
商丘古城南湖已通过省级美丽幸福河湖验收。
5月14日,在开封市兰考县黄河口的三义寨渠首泵站,17台大型水泵日夜轰鸣,通过引黄总干渠将汩汩黄河水输送至商丘市任庄、林七、吴屯、郑阁四大水库。
水资源是商丘城乡发展的“命脉”,三义寨渠首泵站作为引黄工程的“心脏”,以黄河水为“纽带”,串联起农业稳产、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为商丘市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正值小麦生产关键期,泵站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输水系统高效运转。奔涌的黄河水经过科学调度,不仅有效缓解了商丘市的农业灌溉用水压力,更为城市供水和工业生产安全增添了“双保险”。
近年来,商丘市坚持以水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进下,全市水利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引领,聚焦“引水、蓄水、畅水、用水、护水”五大关键环节,系统构建“三水济商”供水格局,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面对水资源短缺难题,商丘市以跨流域调水破题突围。在引黄河水方面,建成应急提水泵站,较去年同期提前32天启动引黄补源,目前较去年同期引水量增加6000多万立方米;积极配合省水利厅谋划了总装机流量140立方米/秒的三义寨渠首引调水项目,目前该项目可研已通过评审,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储备库。通过引江济淮工程,将长江水自安徽铜陵市枞阳县引至商丘,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输水线路723公里,惠及我市梁园区、睢阳区、示范区、永城市、夏邑县、柘城县“三区两县一市”,年引调水指标3.64亿立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配套工程正在陆续建成达效,主城区路河水厂今年6月底前达到全线通水用水,柘城县7月底前达到全线通水用水,永城市、夏邑县9月底前将用上引江济淮水。此外,南水北调豫东工程加速推进,未来每年可为商丘新增优质丹江水源1.39亿立方米,让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
商丘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但水又是农业及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命脉”。聚焦蓄水调蓄能力提升,商丘抢抓政策机遇,2024年争取水利投资24.3亿元,其中水利发展资金位居全省第二,增发国债资金位居全省第四。实施黄河故道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新增库容3964万立方米,总库容达1.51亿立方米;建成引江济淮配套水库3座,同步规划潘口水库应急供水工程,建成后可保障主城区及周边四县市90天应急用水需求。全市28座病险水闸拆除重建等重点项目落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
针对2024年特大旱情涝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以“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为目标,以“三沟四渠”为重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水系连通百日会战”,投入机械4.79万台次,疏浚沟渠1.1万公里;连通农田753万亩,占全市耕地的73.5%,实现“沟渠相连、旱涝有策”,进一步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和群众生命财产保障能力。
“通过沟渠治理,如果下大雨的话水就能流出去了,农田间的沟渠畅通了,俺对于丰收也更有信心了!”看着田间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沟渠,夏邑县曹集乡进楼村村民王祥学满心欢喜。
站在商丘古城南湖湖畔,碧波荡漾处垂柳拂堤。这片湖水构成的生态明珠,正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风貌,诠释着现代水利建设与古城保护的和谐共生。以水惠民、以水润城,商丘统筹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通过科学调度引黄水量,充分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逐渐铺展。河湖长制纵深推进,永城日月湖、睢县北湖等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睢阳区南湖已通过省级美丽幸福河湖验收,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已获水利部批准(全省两个),补助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8000万元。其中,2025年安排4000万元,2026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农村供水“3+1”管护模式全域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96%,750万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93%,县域统管率82%,农村饮水安全屏障更加坚实。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城兴。商丘水利建设不仅破解了资源性缺水困局,更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生态的系统治理、水安全的全面保障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生态宜居提供了坚实支撑,走出了一条以水兴城、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汩汩清流穿城过,盈盈碧波润沃野,商丘正以水为媒,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