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商丘要闻>详细内容

28座“高龄”水闸重获新生

来源:商丘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2 08:13:18 浏览次数: 【字体:

d74201e9c3184d458c207d25c1e6369a.jpg

新落成的鲁庄水闸建筑群依水而立,灰瓦白墙的仿古造型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碧水潺潺映云天,千年古河展新颜。5月13日,在睢阳区路河镇鲁庄村东的古宋河畔,一座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水利科技的崭新地标——鲁庄水闸,吸引了无数过往人的目光。这座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水利设施,在历经多年风雨后,以蝶变之姿重获新生。

  时光回溯,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鲁庄水闸曾肩负着区域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的重要使命。历经几十年风雨侵蚀,设施老化问题日益凸显。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福祉,将水闸改建工程列为重点民生项目,2024年5月正式启动重建工程。

  5月13日,记者实地探访看到,新落成的鲁庄水闸建筑群依水而立,灰瓦白墙的仿古造型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宛若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设计团队巧妙融合传统建筑元素,通过青砖灰瓦等细节处理,重现宋韵建筑的精髓。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工程将原有五孔闸门扩容为七孔结构,每扇闸门均采用特种钢材铸造,防洪能力较旧闸得到了大幅提升。

  鲁庄水闸工程配套建设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涵盖自动启闭机房、防汛物资储备库、应急发电机房等功能单元。通过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可远程实时监测水位、流量等关键数据,实现“智慧水利”精准管控。

  我市现有大中型水闸49座,大多兴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近年来,我市干旱灾害呈现出明显加剧的态势,频次增加、范围扩大、过程延长、影响加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闸蓄水作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对我市的防洪除涝、调蓄补源、抗旱保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运行,全市大部分水闸存在病险状况,主要存在防洪标准低、建筑物老化、机电设备陈旧、超期服役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对水闸进行有效的维修、加固,大部分水闸长期老化失修,安全隐患多,严重影响水闸的防洪、排涝、灌溉等综合效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协调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重后轻,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申请增发国债项目资金,对柘城县惠济河李滩店闸等28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涉及民权县、宁陵县、睢县、柘城县、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在工程实施期间,市领导多次到建设工地指导检查工作,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难题;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及当地县(市、区)负责人发挥职能作用,到施工工地现场办公,协调处理各类问题。

  市、县水利部门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各有关人员具体职责,以主动协调、积极协调、及时协调、超前协调的工作方法,确保施工顺利开展。市水利局站位全局,充分发挥全市水利行业监管职能,开展业务培训、监督稽查、检查督导、质量抽检等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市水投公司和有关县(市、区)水利部门组建现场管理机构,常驻工地监督指导工程施工,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照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市28座病险水闸拆除重建等重点项目落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河道的防洪、除涝、田间灌溉、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

终审:程传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