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工程”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新高地
这几年,道北发展日新月异,商丘高铁站周围建筑群拔地而起。
2月11日,省委书记刘宁在商丘调研时强调,“要发挥‘豫东门户’、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接融入淮海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再次明确了商丘在全省的发展定位——“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
去年,我市制定了《商丘市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聚焦“四网协同、四区引领、四带联动”,实施交通提升、布局优化、区域协作、产业倍增、消费升级、平台提级“六大工程”,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致力于打造要素整合能力强、产业组织效率高、经济辐射范围广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2025年伊始,从商丘高铁站发出的G2025次列车为商丘便捷的交通刷了一波流量。随着京港台高铁雄安至商丘段的顺利推进,以及商丘动车存车场的快速建设,商丘的铁路交通优势将更加彰显。交通设施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支撑,我市按照“航空打造节点、铁路建强枢纽、公路织密网络、水运构建规模”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四网协同”,商丘机场、沿黄高速和兰太高速等项目顺利推进,阳新高速豫鲁界至宁陵段建成通车,沱浍河航运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空铁公水”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正加快构建。
2024年,我市引进了投资275亿元的中煤·河南永城“两个联营”暨综合能源基地等5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1017.5亿元。位于豫商经开区的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当前正在快速建设中,各项招商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正在加快申报。我市坚持枢纽经济规划设计、功能分区与城市空间布局有机结合,积极实施布局优化工程,通过建强豫商枢纽经济核心区、做大商丘铁路枢纽经济区、布局商丘航空枢纽经济区、建设永城河港枢纽经济区,进一步拓展枢纽经济发展空间,打造“四区引领”枢纽经济发展新格局。
去年,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完成保税贸易额48.54亿元,居全省第1位;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长5.6%,增速居全省第3位;累计与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9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1份。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数据资源开放利用试点。围绕“四带联动”,我市深入实施区域协作工程,致力发展陆桥(海)通道枢纽经济带、构建中原—长三角通道枢纽经济带、打造省际区域合作发展经济带、培育算力网络枢纽经济带,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枢纽经济动能,塑造枢纽经济新优势。
去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07.78亿件,居全省第2位;快递业务量完成12.8亿件,居全省第2位;获批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新增“四上”企业522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4家;6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三批物流“豫军”、5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新服务新供给重点企业。这是我市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持续壮大现代物流产业、做强陆港偏好型产业、发展河港偏好型产业、培育空港偏好型产业,促进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春节期间,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63.73万人次,位居全省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第4位。全市累计登记各类经营主体86.96万户,居全省第4位。大型商业综合体正弘汇、丹尼斯奥莱天地盛大开业,35个产品在正弘汇设立首店,首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全市电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网络零售规模达236.6亿元,居全省第3位。我市积极实施消费升级工程,充分发挥枢纽集聚消费资源作用,通过打造特色商业圈、拓宽电商覆盖面、丰富文旅新模式等措施,持续提升消费供给水平、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激发枢纽经济活力,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市委副秘书长、市对外开放和枢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常晓峰表示,我市将紧紧围绕“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拧紧责任链条、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加快构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努力在枢纽经济发展上蹚路子、作示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