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便捷的审批程序,更是对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进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主体的总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营商环境的质量:截至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2.05万户,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同比19%的增长,总量居全省第4位、黄淮四市第1位。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精心服务。
今年4月30日,河南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新纪元。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对《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给予高度评价。
减少注册审批和项目审批环节与时间,是加快企业落地见效、减少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方面。
“近两年,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亟待扩大。”我市一台资企业总经理贺明星说,“在办理新建厂房项目的审批手续时,商丘市有关部门给我们提供了一站式跟踪服务,大大减少了审批时间,让我们企业能够更加安心、顺心的发展。”
在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上,我市打破常规、改革创新,在全省首家上线并联审批平台,以“双流程”审批模式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原来一个事项、一个项目申请下来需要300多天,现在75天就可以审批完毕,在实际运行的时候用时会更短,4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全流程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审批改革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关注。”市住建局审批办副主任田冰说。
在企业注册方面,我市积极推进审批流程再造。今年8月1日,我市全面推行“一日办结”工作制,实现开办企业一窗受理、一窗发证、一日办结,营业执照实现“立等可取”。9月10日,我市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系统在中心城区率先启动,个体工商户在提出申请后,系统将自动核准通过,全程无人工干预。
金融是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助推器,为打通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堵点,我市建立了银行企业信息共享暨融资服务平台,初步解决了银行和企业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信用不透明而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积极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八个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设立企业应急还贷周转金,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金融环境。
为有效解决企业所需所急所盼,我市依托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设立了“企业投诉平台”,受理企业投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今年7月份,我市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价值创造”优秀单位。
同时,我市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试点开展了“邮寄办”服务,首批政务服务事项共涉及20家单位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零跑动”。
我市在全省较早开展了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县域营商环境进行“全面体检”,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目前,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已基本结束,结果将于近期公布。
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和绩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开展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不是简单地对各县(市、区)进行排名,而是对标国际、国内前沿水平,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更好地推动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中央、省、市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为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今年,我市全力推进了“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用心为企业办好“围墙外的事”,让企业安心做好“围墙内的事”,广大企业实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转型升级发展,我市经济社会持续保持了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