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114000037-sqsgyhxxhj-00000161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4-09-03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商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4号建议的答复
宁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五金工量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商丘市税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卫生健康委、虞城县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工量具行业发展情况
全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钢卷尺行业已成为虞城县重要支柱产业。虞城县荣获“中国钢卷尺城”、“商丘国家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工量具)”等称号。2022年12月,虞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省5个县获此殊荣)、全国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省唯一)。虞城县工量具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线,初步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钢卷尺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000余家,个体工商户5000余户,重点企业主要有邦特工量具、珂铭工量具、红螺工量具等4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规格达80余个系列,涵盖200多个品种。年生产五金工具1.2亿套、钢卷尺产量近15亿只、钢带20万吨,钢卷尺产销总量占到全国的85%左右,出口总量占到全国60%,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产值达24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其中外销3000多人,内销6000多人,知名企业家200多人,优秀技术人才2000人,人均增收2500元。目前,已建立了稍岗钢卷尺城、虞城县钢卷尺大市场,并在山东临沂和浙江义乌设立销售中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推动我市智能工量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商丘特色优势的高能级产业链,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出台了《商丘市培育壮大智能工量具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立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具体目标,制定了发展方向、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
(一)提升产业链。一是支持做大做强。抓好智能工量具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江华工量具、海博量具等骨干企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二是推动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商丘五金装备产业园,支持工量具中小企业发展,加强行业分工协作。规范行业经营行为,避免无序竞争,推行行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筹备举办“中国·虞城五金工量具博览会”,建成五金装备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工量具产品全产业链一站式国际采购平台”,提升智能工量具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快智能制造。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实施力度,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量具企业升级换代,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四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市场推广,提升工量具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名牌。建立完善品牌建设的标准体系,围绕生产经营全过程,打造技术、创新、标准、品牌一体化全链条,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自主品牌的创新内涵和附加值。
(二)稳固供应链。一是增强供应链韧性。建立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重要供应商备份制度,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加强关键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增加产能扩张弹性。打通智能工量具产业上游涉及的电镀、模具、电子元器件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本地配套保障能力,稳固产业发展基础。二是做强本地企业链。鼓励小微企业申请商标、专利,促进小微企业由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生产转型。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三是打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延伸产业发展链,引导企业开展差异化发展,立足自身实际,加快从传统的钢卷尺和五金工具向精密工量具、数字工量具、大型成套智能化工量具等产品链延伸,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系列化程度,努力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全产业链条。
(三)建强创新链。一是发挥平台支撑。全面加强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检中心、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平台建设。支持工量具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二是加快转型发展。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用新技术引领产品换代,用新理念开拓市场,突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鼓励引导智能工量具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发展精密产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创新攻坚,改进和提升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水平,研发投产手推式远距离测距仪、语音智能电子量具、激光测距仪等高端产品,以骨干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实现向智能工量具、自动工具等产品的发展。
(四)筑强要素链。一是增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大对智能工量具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统筹各项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不同企业需求创新优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培育。依托各级招才引智平台,培育和引进智能工量具行业管理和研发人才。依托商丘师范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工学院等市内高等院校,深入开展高端技术人才培育。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开办校中厂,厂中校,工量具企业和本地职业学校深度融合,企业技师进学校任教,学生进工厂实训,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三是保障用地供给需求。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改革,提升产业用地供应效率,对列入重点企业清单的企业,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根据相关规划及规定,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允许增加容积率,不增收土地价款等费用。
商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5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