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體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县(市、区)政府

商丘互联网举报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000067-sqswsjkwyh-00000150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24-08-29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09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 【字体:

睢志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医院推进分级诊疗”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县、乡、村三级疾病诊疗目录提供诊疗服务,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市域内就诊和市域外转诊管理办法,积极与市域内医疗体对接,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全市一盘棋,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不断优化就医秩序。

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均衡发展

(一)“建高地”,致力打造市域医疗高地。高质量推进区域医疗中心扩容建设,辐射带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商丘市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和人才培育力度,全力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集群,进一步提高市域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3个专业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中医院针灸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名单;市中医院省级中医肛肠、骨伤区域专科诊疗中心顺利通过验收。

(二)“强县域”,做优做强县域医疗卫生。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医共体建设由“搭梁架柱”向“提质增效”转变。全市7个县(市)共组建16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建设全市全覆盖。所有医共体牵头医院均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6家医共体牵头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建成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消毒供应、检验病理等共享中心101个,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7个县(市)共建成29个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持续提升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持续推进胸痛、创伤、卒中三大中心建设,7个县(市)共建成29个三级中心,急诊急救水平显著提升。全力做好综合医院对口帮扶。组织我市7家县域医疗中心与省市4家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23年累计派驻支援医护人员65人,承担门急诊患者诊疗37302人次,开展疑难病例讨论1185次,填补技术空白28项,分级、分层诊疗体系逐步完善。

(三)“兜网底”,全面夯实基层服务网底。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全市4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9家通过二级医院审批。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更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选择。加快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市行政村数4556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91.97%,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二、积极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持续提升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积极引导参保群众前往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自2020年1月1日起,全市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制度,2023年我市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制度。一是按照每人每年105元标准建立门诊统筹基金,其中,80元用于支付普通门诊医疗费用,25元用于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含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为16元,按规定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另支付9元,合计25元。二是有序引导参保群众分级诊疗,参保居民在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纳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乡级及以下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报销不设起付标准,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60%。县级及以上起付标准按次设定,每次50元,一天(自然日)内在同一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多次就诊的负担一次起付标准。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县级支付比例为50%,市级及以上支付比例为40%。门诊统筹基金年度累计支付限额为400元。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28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