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體版
适老版 |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县(市、区)政府

商丘互联网举报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000046-sqsnyncj-00000182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24-08-29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商农文〔2024〕101号 所属主题: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633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 【字体:

尊敬的何坤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人才促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人社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创优培训服务平台,提升乡村人才培训水平

依照部门职责,按照省颁发的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办法,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全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想方设法调动农村劳动力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动方式对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截至4月底,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35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7%,一是开展专班教学,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在辖区内遴选一批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主动对接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专班”。采取单独编班、小班教学的方式,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做到“包学会、包就业”。二是实施培训下乡,增强接受培训的便利性。鼓励培训机构将培训班下沉到乡村,对富余劳动力较为集中的乡村,可利用乡村会议室(村室)开展集中授课;对富余劳动力较为分散的乡村,采取“培训大篷车”、“田间课堂”等形式送培训上门,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短平快”的就业技术培训。三是加大短期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同时,要鼓励培训机构主动开办短期培训班。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按照“实用”、“实效”为原则,灵活确定培训内容和课时。针对各类培训群体要探索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四是强化创业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时代性。结合农村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特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要求,针对农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更加完善的SYB培训、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等。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要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加强项目选择、小额贷款、兑现补贴、导师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主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乡村学生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的理念,我市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打破校际壁垒,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乡(镇)中心学校+小规模学校”等多种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有效带动薄弱校、乡村校、新建校快速步入发展轨道。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105个,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341所,覆盖学生44万余人,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就业

为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及就业需求,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支持乡土技术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广大务农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繁荣。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从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多方面对乡土技术人才发展进行支持。2023年下达财政资金1449万元,支持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和乡村技术人才培训工作。三是积极支持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各项工作。根据《河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农民工可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专项职业能力证或培训合格证)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四、创新金融模式,采取多种方式普及服务体系

为有效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政府推动、金融撬动、农户联动的综合作用,不断满足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聚力共促全市乡村振兴。一是积极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持续加大信贷供给。协调组织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三农”发展支持政策,围绕全市“1+6+3”高效种养业和绿色加工业,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较好地满足了“三农”发展资金需求。2024年3月末,商丘市涉农贷款余额1587.5亿元,比年初增加85.4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涉农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余额746.7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同比增长1.8%。农户贷款余额830.4亿元,比年初增加62.2亿元;同比增长18.4%。二是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强化金融配套服务。扩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规模,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力度,组织各金融机构围绕农业产业融资需求,开展涉农金融业务,为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信贷或增信支持。中原银行商丘分行、邮储银行商丘市分行、市农信办、华商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结合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针对涉农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特点,加强贷款期限创新,研发与产业周期相配套的中长期信贷产品。三是发挥保险保障优势,积极探索“保险+期货”双重保障。帮助农户合力应对农产品价格下跌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支持花生期货品种交割库稳步发展,加强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交流,协同推动柘城辣椒期货品种上市,带动相关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四是制定《商丘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工作指引》。激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机制,完善“能担、愿担、敢担”的制度措施,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服务。

五、开展多样化人才培训,提升乡村人才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就业和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土人才技能。一是持续发展“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24.6万人,其中生产型实用人才12.4万人,经营性实用人才3.3万人,技能服务型实用人才3.6万人,技能带动型实用人才2.2万人,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3.1万人。二是根据农业农村部“头雁”项目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厅关于相关培训的工作通知要求,2024年选派75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培育对象,分别参加由河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3所高校承担的线下课堂集中学习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培育模式,对乡村产业带头人开展系统性培养和扶持。三是制定下发商丘市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培训、学用贯通培养等,统筹推进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年完成4066人,项目资金1760万元。其中,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以及种养加销能手任务3700人,学用贯通培养100人;省级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示范任务266人。四是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商丘新高地建设。截至6月20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87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人数500人。五是大力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市已发展农民合作社1.4万家、家庭农场2.4万家。创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5家,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77家、市级140家。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0家。

 

 

2024年7月 2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农业农村局人事科   (0370)3288336

            联    系    人:周安山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robots